网络理论核心知识整理
一、网络分层:从 OSI 到 TCP/IP 的架构演进1.1 ISO/OSI 七层模型OSI 模型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层,构建了标准化的网络通信框架,各层在实际网络交互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应用层:直接为用户应用程序提供服务,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层。例如,HTTP 协议用于网页数据传输,在浏览器输入网址后,HTTP 协议负责将网页资源从服务器请求并传输到客户端;SMTP 协议则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实现邮件从发件人服务器到收件人服务器的传输。 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转换与加密解密。当不同系统间进行数据交互时,如 Windows 系统与 Linux 系统,需要表示层将数据转换为双方都能理解的格式;在数据传输安全方面,SSL/TLS 协议就在表示层实现数据加密,保护用户信息不被窃取。 会话层:管理应用程序间的会话连接。以在线购物为例,用户从浏览商品到下单付款的整个过程,会话层会维持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会话,确保交易流程的连续性和正确性。 传输层:保障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核心协议 TCP 和 UDP 有不同的应用场景。TCP...
HTTP 无状态性相关概念详解
一、无状态与有状态1.1 无状态无状态性体现为服务器在完成单次请求处理后,不保存任何与该事务相关的上下文信息。每个 HTTP 请求均被视为独立的原子操作,服务器响应过程完全依赖当前请求携带的信息,而不依赖先前请求产生的历史数据。 以淘宝网首页为例,用户首次请求时,服务器依推荐算法生成商品推荐与活动界面;页面刷新时,服务器将新请求视为全新事务,重新检索数据并渲染页面,不参考历史访问记录。这种设计契合无状态协议原则,有效提升前端服务器集群并发处理能力,减少服务器资源消耗,适用于高并发场景。 无状态设计简化服务器逻辑,降低复杂度。在淘宝每日亿级用户访问首页的场景下,若记录用户历史与会话状态,将消耗大量内存与计算资源。无状态设计使服务器独立处理每个请求,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可快速接管,不影响服务,也便于系统扩展维护,新服务器无需同步历史数据即可参与请求处理。 1.2 有状态与无状态协议不同,有状态通信机制需服务器维护客户端会话状态,包括身份认证、操作记录、交易进度等核心数据。 以支付宝转账为例,系统将交易状态(处理中 / 已完成 /...
从Socket编程到QUIC协议(Computer-Networking)
计算机网络学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